随着血流变理论及指标的普及和应用,它对临床的参考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血流变分析仪是中老年人、肥胖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脑溢血等患者,经常主动要求测定指标,据此测量自己的病情,结果是否异常会不同程度影响他们的心情。但是,血流变并不是特异性指标,目前的理论和研究检测手段还无法找到血流变指标和疾病的特殊对应关系,不能根据某一指标的恶化判定患有哪种疾病。医师对血流指标的解释还难以令就诊者完全满意。当然,血流变指标的重要性并不能忽视,它有自己的特殊作用,其它指标无法代替。因为人体任何器官和组织发生病变都会在血液中有所反应,使血流变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可提醒人们做进一步的检查,尽快寻找诱因和病灶。血流变指标的这种非特异性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血液的成份和变化复杂,不同成份异常的相互掩盖和抵消,检查技术水平不能有效测出较小范围的异常,及血液和血浆粘度测定结果的重复性还有待于提高等,也是增加血流变指标局限性的重要因素,血流变学的前景如何,限制和降低它的局限性非常关键。无锡康尔生对“对血液变检测项目的讨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使用康尔生精密
血液流变分析仪对血流变项目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欢迎广大客户咨询采购。
事实上,血流变指标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关键是它的变化。某一次的检查结果,除明显高于或低于参考值范围内的,很难定它的正常与否,参考值包含的范围很厂,覆盖了95%的指标,个体的异常变化很易被掩盖,失去参考值。血流变指标的异常变化是缓慢的,渐进的,逐渐累加的,不易及时觉察和测出。因为决定血液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变化的主要是红细胞,决定血浆粘度的主要是血浆蛋白, 决定红细胞变形和聚集程度的主要是它的膜成分和内涵物,这些成分的异常变化不会在短期内完成。了解了个体血流变指标的变化情况,就能更好的探讨引起变化的原因。要了解这一变化,必须做跟踪检查。
血流变的理论研究和指标的临床应用既密不可分又有明显区别。理论研究探讨所有疾病与血流变性的互为因果关系,所有导致血液异常改变的原田都是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内因的和外因的,直接的和间接的。临床应用注重若干异常指标对某些疾病预测和治疗指导。笔者认为,虽然一些疾病与血流变异常相关,如血浆蛋白的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白血病等。确诊和治疗它们,由于传统方法已经成熟,血流变指标并非必需。另一些如心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它们起止缓慢而隐蔽,潜伏期长,发病急,后果严重,使血流变多项指标山现异常,其他检查项目又不易发现它们的先兆。这应成为血流变指标重点应用的领域。在防止和减少肿瘤的转移上,血流变指标也会有广阔的前景。对血液流变检测项目的讨论。
目前,血流变学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而它的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还非常有限,与人们的希望和要求相差很甚远,人们面对血流变指标还有些茫然。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和漫长的历程。眼下可做如下工作。适当缩小血流变指标的应用范围,先在它最具指导意义的领域学深入研究,如心血管疾病、脑血血管疾病等等,待取得重大突破后再行扩大。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和应用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普及,就在于选择了中风、冠心病的预报。只是由于推广仓促,所选指标不够成熟完善,致使阳性率低,降低了人们的信任度。但它的切入点是正确的。可以预言,血流变学将来是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还是对某些疾病的预测和预防性治疗。
测定健康状态的血流变指标非常重要。测定年龄可在35岁左右进行。如前所述,血流变指标的临床意义关键在于它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范围肯定是有限的,很易被参考值所掩盖,失去临床意义。如红细胞压积的男性正常值是40%~51%,若个体的健康状态是45%,当他因病升致51%或降至40%时,临床上仍可视为正常,事实上,此时个体存在异常病变应无异议。再如血浆粘度,正常值是1.35~1.90要使血浆粘度从1.35上升到1.90,血浆成分要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却被参考值所掩盖。
提高和完善测定技术,适当增加直接测定指标。全血和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多数单位直接测定而又非常重要的指标,其余为计算指标,处于次要地位。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技术和方法已经成熟,结果重复性好,数据可靠。全血和血浆粘度的测定由于受仪器、操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重复性稳定性都有待于提高。可以预言,随着全血和血浆粘度测定技术的提高,血流变指标的应用价值会达到相当高度。大量文献对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聚集性给予高度重视,强调它们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很有限,有时只用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间接反映,这很不够。应加快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测定仪器的研究步伐,尽快普及使用。要对结果做系统分析。前述直接测定指标的血液粘度一项最为重要。它最能反映体内血液流动状态的优劣,把血液粘度与其余指标做系统分析,比把各指标单独与参考值比较更有意义,因为指标间的不一致性更能说明机体发生了异常病变。
医师对具体患者要做具体分析。虽然大量疾病可使血流变指标异常,具体到个体,他所患的疾病范围非常有限。医师在询问病因、了解病史、仔细观察患者的基础上,结合其它检查,应能对引起血流变指标异常的病因做出较正确的判断。所以对
血流变检测项目局限性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